北京将降低三环内医院诊疗人次 缓解核心区压力
去年北京市总诊疗人次为2.29亿人次,出院人次322.1万人次,外地患者占北京市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总人数的34.6%,其中河北患者占全部外地进京患者的11.6%;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外地患者比例为32.6%。方来英表示,为进一步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五环路周边及以外地区会增加床位数和诊疗人次,减少患者向城市核心区的流动。
本报讯(记者 刘洋)昨日上午,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签署卫生计生事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未来三地将研究形成三地检验结果互认及影像共享等项目,在搭建区域会诊转诊中心,探索建立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建立采供血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形成联动。此外,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在首都卫生计生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北京将落实医疗资源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预计未来将降低三环路以内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人次,缓解城市核心区就医和交通压力。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五环内三级医院占到了71%,一些新建社区则缺乏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0265个,然而服务人群的数量更加庞大。据了解,去年北京市总诊疗人次为2.29亿人次,出院人次322.1万人次,其中外地患者占北京市三级医院门急诊诊疗总人数的34.6%,其中河北患者占全部外地进京患者11.6%;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中,外地患者比例为32.6%。方来英表示,为进一步疏解中心城区医疗资源,五环路周边及以外地区会增加床位数和诊疗人次,改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薄弱问题,同时减少患者向城市核心区的流动。据悉,目前北京在周边地区已初步实现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为29946张。
北青报记者在三地共同签署的协议中看到,协议共分为10个方面,包括推进公共卫生计生区域联动、强化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对接、构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协调机制、加强妇幼保健合作、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一体化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区域内健康服务业发展等内容。
合作协议中规定,要研究形成三地检验、影像等互认项目和质控标准,制定医师电子化(区域化)注册方式,推进医师资质互认。同时在药品采购方面,支持开展三地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数据标准化建设,推动品种审核结果互认,探索三地资质审核互认,招标价格信息共享通报机制。未来,探索建立区域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创建区域化采供血保障体系,建立采供血协调联动机制。深化区域间远程医疗、预约诊疗、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执业医师(护士)注册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注册备案以及生育服务等业务信息化应用,提高信息协同水平。打造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平台,促进区域中医药技术发展。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方面也将实现对接,利用特许经营等方式,鼓励优质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护理机构,发展医疗康复护理等健康服务业等。
此外,京、津、冀、鲁、辽五省市卫生计生委昨日联合发起成立卫生计生智库网络,首批成员单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解放军医院管理研究所、北京市卫生经济学会等35家机构组成。据悉,该智库是我国卫生计生领域首个以管理和政策为主题方向的智库系统。智库运作将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广泛吸纳政府和社会以及个人资源,采取委托咨询、课题研究、学术研讨以及专题报告等方式,为公共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