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河口:"黄河驿站"呵护无羁押必要涉罪人员
驿站人员在参加劳动
【原标题:东营河口:“黄河驿站”提升法治温度】
山东东营,黄河之水在此结束万里征程,汇入渤海湾,开始了宁静的憩息。
在东营市河口区,有一座由该区检察院牵头成立的“黄河驿站”。在这里,数百名无羁押必要的涉罪人员接受着集法律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就业安置于一体的接纳与帮教,感受着法治的呵护与温暖。
“没有检察官和‘黄河驿站’管理人员,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你们的关心,回报社会的宽容,让自己的人生重新绽放光彩。”从驿站走出来的史某如是说。
日前,东营市检察机关推广“黄河驿站”经验现场会召开。东营市检察院检察长张爱军表示,要把“黄河驿站”打造成东营市检察机关的品牌。
给“驿动的心”一个宁静港湾
“在检察院领导的帮助下,我来到了万和公司提供的劳动岗位,住进了‘黄河驿站’,让我在取保候审期间有了一个安心生活、工作的场所,重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未来有了憧憬……”2014年9月的一天,史某在日记中写道。
2014年8月,史某因涉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11日被逮捕。9月18日,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对史某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发现史某属于初犯、偶犯,认罪态度较好,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遂向公安机关提出变更强制措施的检察建议。公安机关对其变更强制措施后,史某自愿入住“黄河驿站”。
“对犯罪嫌疑人慎用羁押措施,已经成为法律界的广泛共识。”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检察长宋继圣对记者介绍,早在2012年6月,该院申报的课题“羁押必要性定期审查工作机制研究”获最高检立项,他们就开始积极探索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试点工作。
但是变更强制措施后,犯罪嫌疑人“一放即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但影响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对社会治安也是一种潜在威胁。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也为在本地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的人提供取保候审的条件,使其获得同等的取保候审机会,从2012年开始,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探索了后续配套机制——“无羁押必要人员帮教基地”。该基地把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社区矫正等非羁押对象全部纳入一个平台来监督。为体现地域特色,又因接受帮教人员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故起名为“黄河中途驿站”(后更名为“黄河驿站”)。
用“智能平台”提升监督效果
为实现对驿站人员的有效监管,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着力打造出一座刑事智能监督平台。驿站人员的信息被录入平台后,驿站人员将被佩戴具有跟踪定位和轨迹显示功能的智能手表,表内安装电子锁。智能监督平台具有越界报警、无法定位报警等功能,当驿站人员擅自离开规定的区域或强行破坏手表时,平台会自动向办案人或监管人的手机发送警示信息。
该院还与辖区内多家机关单位、企业联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了涵盖公、检、法、司、工、青、妇、民政、安置企业等社会各界的社会志愿者人员库。目前,该人员库已有志愿者44名。
“我现在在这里锻炼,不仅可以领取生活补助,还可以学习一门技术,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史某被分配到企业车间后,认真参加企业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表现良好。
据介绍,自“黄河驿站”运行以来,仅有1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脱逃,公安机关已将其抓捕归案。
监督平台不但保证了驿站人员安心劳动,对于提高检察机关的侦查活动监督能力和刑事执行检察监督能力,更是功不可没。由于驿站将辖区内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均录入智能监督平台,侦查监督部门利用智能监督平台就可以实现对未报捕案件的侦查活动监督。驿站运行以来,侦查监督部门对公安机关未报捕案件的侦查违法活动提出口头纠正违法20余次,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书2次,纠正漏捕1人,有效拓宽了侦查活动监督的途径。同时,刑事执行检察办公室发现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脱管、漏管驿站人员17人,纠正问题19件次,有效促进了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质效。
靠“四个基地”实现全息帮教
“劳动一天能领40元报酬,大家都很积极、很安心。”史某说。
胜利油田万和石油工程技术公司是接纳驿站人员进行就业安置的单位之一,该公司工程队副队长秦兴华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据介绍,为了实现对驿站人员的全方位帮教,“黄河驿站”设有四个基地:法律教育基地,负责为驿站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和法律教育;就业安置基地,选取辖区内6家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为驿站人员提供就业机会;技能培训基地,在职业高中和培训学校为驿站人员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关爱基地,负责为未成年犯罪人员和生活确有困难的驿站人员提供临时性食宿等基本生活条件。
宋继圣告诉记者,“黄河驿站”自运行以来,已将418名驿站人员纳入监督平台,其中,取保候审339人,社区矫正79人。帮助42人到就业安置基地工作,安置19人入住关爱基地。
由于史某在驿站期间表现良好,2014年11月,史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现在,史某是滨州市国博汽车贸易公司的一名汽车销售员。在工作之余,他还成了一名义工,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并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现在的史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学会了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闲暇之余,他会回到“黄河驿站”,看看这个曾经挽救过自己的地方,与后来的入住人员进行交流,鼓励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正如史某在诗中写的——
心中有镜时时照,路无回头慎慎行。
链接
2012年6月,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申报的课题“羁押必要性定期审查工作机制研究”获最高检立项。2012年10月,该院筹建“黄河中途驿站”,致力于无羁押必要人员的接收与帮教。试运行一年后,2013年12月,“黄河中途驿站”更名为“黄河驿站”,在该区综治委领导协调下,河口区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等单位以及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协作管理。
2013年,该做法获山东省检察机关创新成果一等奖。2014年3月,河口区检察院就“黄河驿站”的运行情况在全国检察机关监所检察部门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研讨交流会上作经验发言,得到高度评价。
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东省委常委、民建东营市委主委 宋心仿
“黄河驿站”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后续配套机制,进一步推动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更好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对驿站人员的人性关怀,注重保障人权,彰显了公正与文明。今后工作中,东营市河口区检察院要进一步总结“黄河驿站”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措施,建立起更加科学、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将功能向深入延伸,向更高层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