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县推进法治建设护航县域发展
玉溪市华宁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保障和促进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华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取得明显效果。
坚持党的领导,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突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理论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有机统一,认真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一规划两方案”摆到工作全局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依法治县各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把本地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群众法治素养和基层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实现连续四年市对县法治成效考评位列优秀等次。
树牢法治思维,法治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全县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切实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县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双组长,组建专班,持续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依托“如家信访窗口”建设,在接访窗口全力打造“走访终点站”,努力让群众诉求在县域范围内得到妥善解决,重点加强重复访、越级访治理,加大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力度,切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2024年,华宁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加强队伍建设,注入基层治理新活力。选优配强5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77个村(社区)综治专员,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823名,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375户,实现全县所有村(社区)“法治副村长”和法律顾问全覆盖。创新探索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双培养、双带动”工程,建设法治实践工作站(室)7个。注重挖掘选树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典型,盘溪镇东升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主任金丽云荣获云南省“普法强基·云南百佳十优法律明白人”荣誉称号。全县共有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4个,其中青龙镇落梅村委会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华宁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不放心的人”和“不放心的事”,狠抓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受理,根据群众具体诉求和矛盾纠纷类型,由综治中心牵头督办,责任部门配合联动,严格按照受理、接办(转办)、反馈、回访的流程,“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一体贯通、直达末梢的“一盘棋”工作落实体系,构建起“1+4+N”的基层治理模式,着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找个说法”的地方,以基层综治“小中心”构建社会治理“大格局”。2024年,全县各级综治中心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07件、调解成功1055件,帮助2229名群众解决了“烦心事、闹心事”,“有困难找中心,有问题来中心”逐渐成为群众的首要选择。
坚持守正创新,彰显服务群众新担当。华宁县作为山区农业县,经过多年的培育,柑桔产业已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华溪镇是柑桔种植的核心乡镇之一,在每年秋冬柑桔收购交易高峰期,大量外地客商与务工人员涌入,随之而来的柑桔买卖合同纠纷、“以路为市”现象以及道路拥堵等问题,给当地的社会治安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22年12月,华溪镇综治中心积极行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依托当地柑桔分果厂,成立了“小桔灯调解室”。该调解室专注于调处柑桔销售期间外来客商与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旨在打造一个“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将调解服务的触角主动延伸至群众身边,力求实现矛盾纠纷现场化解。自“小桔灯调解室”成立以来,就地调解矛盾纠纷89起,化解89起,化解率达100%。“金丽云调解室”“小桔灯调解室”等系列特色调解室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做得好、叫得响、信得过”的特色品牌调解室,广受群众好评。
强化示范引领,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华宁县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合法性审查和备案;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强化公共法律服务,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供给,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为推动华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